毛中特复习
毛中特复习
绪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
- 把我国革命和建设这个实践中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构成马克思主义新的组成部分
-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党的建设理论
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等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要深入实例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从,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意义)
应该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来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为党领导的革命金额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的 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对象 三座大山: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 动力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 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的根本标志是:革命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 性质和前途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 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 经济纲领 (重要)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 统一战线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
- 武装斗争 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 党的建设
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国内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国际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六点
-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与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略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七点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战略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社会主义发展应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
-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 党的建设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三点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 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七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 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四点
-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补充内容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和途径
原因
- 保障非物质生产部门生存和发展需要
- 保障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需要
- 建立社会后缀基金的需要
途径
- 国家预算
- 服务收费
- 价格体系
国外市场经济模式的基本类型,以及对我们国家建设市场经济有什么作用
美国:
面向消费者的市场经济:
完备的法律制度
自由企业制度
德国:
- 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
- 鼓励自由竞争
法国:
- 完备的国民经济计划
- 高度集权
日本:
- 独特的企业文化
- 官民共管的管理方式
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
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忧抚安置
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家庭保障无法实现,稳定社会
保证和保障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